从呱呱坠地、生病护理、养老照料,直到最后的临终关怀……南丁格尔之灯,几乎光照每个人的一生。
(资料图片)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近日,记者走进邯郸市中心医院,采访了奋战在胸外、急诊、神经内、普外四个科室的护士代表。“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每一位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是她们共同的心声。
A 她是精心护理好每一位患者的天使
近日,市中心医院东区胸外二科护士长谭雪敏接到了B超引导下联合ECG定位手臂输液港植入术肿瘤患者的感谢电话:“这个技术太好了,不仅减少了我的痛苦,还方便美观,更提高了我的生活质量……”
谭雪敏为患者进行B超引导下联合ECG定位手臂输液港植入术。
谭雪敏告诉记者,手臂输液港操作简便、创伤小,适合于各种恶性肿瘤的化疗,需要长期或者重复静脉给药,缺乏外周静脉通路以及病情重,反复输血、血标本采集的患者。对比传统的PICC技术,输液港埋于皮下降低了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小,减轻了反复穿刺为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维护周期为28天,减少了往返医院的次数,既满足临床治疗需求,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节省了患者医疗费用。
26年的护理职业生涯,谭雪敏不断探索,精心护理好每一位病患。2017年,她率先将加速康复外科实践应用于胸外科围术期患者;缩短患者围术期禁食水时间,超前、多模式、全程镇痛的实施,确保患者基本无痛甚至舒适,缩短各种管路留置时间。2018年,开展床旁盲置空肠营养管,为经口进食困难的患者成功建立了一个简便、安全、无痛的进食通道。2022年,她将B超引导下联合ECG定位手臂输液港植入术新技术临床应用,惠及130余名患者,节省直接经济成本54.68万,间接成本27.6万,为患者打造出一条更加安全、舒适、美观、通畅、经济的生命通道。
B 她是与时间赛跑的勇士
不经意间的从业选择,成为了史延卿一辈子坚守的初心和使命。26年前,她选择来到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时间稍纵即逝,她已从一名护士成长为科护士长,成为全科护理工作的主心骨。
史延卿为护士讲解危重患者护理注意事项。
急诊科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永远会有让人始料不及的“突发状况”,为了能够让急诊科的护理工作平稳运转,史延卿24小时开机。三年疫情,更为本就繁忙的她增添了一份考验。
史延卿告诉记者,疫情初期,她们就像“侦察兵”,需要及时对发热患者进行辨别;去年,全市陆续出现阳性病例,她们就成为“突击兵”,奋战在一线,最大限度保护住院患者安全。去年十二月份,急危重症患者增多,绝大多数还是合并阳性患者,她们又摇身变成永不言败的“勇士”,顶着重任协调护士工作,全力采取各种救治措施。
“急诊科的工作性质跟其他科也不太一样,忙的时候真的特别忙,有时候希望2只手当4只手去用。即使空闲下来,心里还会紧张,因为大家不知道下一秒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史延卿说。急诊病人病情紧急、危重、复杂,作为一名急诊科护士,不但要急救知识丰富、急救技术过硬,还要有一双“X光”一样的眼睛,能精准识别表面轻实则非常危急的高风险病人。她们就是急诊科的“侦察兵”“排雷兵”。
C 她是创新护理服务内容的先行者
“到家了吧,这几天吃饭还是注意稠的稀的交替吃。”“吃几口再向右侧扭头吃一口,减少右侧残留。”……每遇到出院患者,市中心医院西区神经内一科护士长尤素伟既高兴又担心,她会一遍遍叮嘱患者,哪怕是吃饭的小事。
尤素伟为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估。
她告诉记者,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在37%-78%,而吞咽障碍易引起患者误吸、肺炎、营养不良、脱水、心理和社会交往障碍的危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2017年,在护理部和科主任的鼓励支持下,她带领全科室护理团队开展吞咽障碍工作,制定了“吞咽障碍患者评估和干预流程图”,护士按照流程图对新入院患者第一时间进行吞咽筛查,对于筛查出来的吞咽障碍高危患者再进行床旁评估,根据洼田饮水试验及容积黏稠度测试,和医生沟通来决定患者是否需要留置胃管、是否需要间歇置胃管等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于2019年形成以护士为主导的吞咽障碍MDT团队。
前不久,一位脑梗塞患者出现饮水呛咳两天后住院。她为其做吞咽评估,判定患者洼田饮水5级,容积黏稠度测试只有高稠通过。当日便对其采取留置胃管,水凝胶做摄食训练,通过向左侧点头吞咽、咽部冰刺激、口腔康复操等训练,配合吞咽治疗仪、针灸等治疗方式,在住院第9日停止留置胃管,实施间歇置胃管,第16日根据吞咽造影检查,各种稠度均能通过,无误吸,停止间歇置胃管,使用增稠剂进食水、口服药物,第19日患者完全恢复了经口进食水。
类似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对于神经内一科护士们的真诚守护,患者们也不止一次地向她们表达谢意。“遇见你们,是人生一大幸运。”每读到这些情真意切的话语,她的心头溢满了幸福。
D 她是培养护理团队的带教老师
“护理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的一句问候、一份关怀、一个细节都将会是照亮患者的点点星光。”市中心医院东区普外一科总带教巩文婷平时常对护理新人这样说。
巩文婷带领年轻护士晨间学习。
回首十几年的护理生涯,巩文婷依旧记得八旬老人要离开时那双依依不舍的眼睛;记得病房外,那一声声虔诚的祷告,一句句不舍的叮咛……她越发深刻感受到护理工作责任的重大。
作为外科护士,巩文婷知道护士们的精心护理直接关系到患者康复的速度。
近日,巩文婷在查房时发现一位左半肝切除的患者术后第三日出现精神异常、谵妄、说话表达不清楚的现象,结合工作经验,她考虑患者是否血氨异常,有肝性脑病的症状。随后她立刻与主治大夫沟通,为患者急查了血氨、血常规、电解质等,结果出来证实了她的想法,随即遵医嘱为患者用药,缓解肝性脑病的症状。
身为科室的总带教,她肩负着培养后备力量的重任。为做好传、帮、带工作,在晨会和工作之余,她会带领大家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跟随护理部培训模式的转变,走到床边结合实际病例,帮助新进护士临床思维的形成。
12年带教,巩文婷已桃李满天下,带出了上千名优秀护士。她告诉记者:“怀揣对这份职业的敬畏和热爱,我将会在护理岗位上继续发挥作用,为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为护理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书写自己未完待续的护理之路。”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赵鸿粼(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举报/反馈X 关闭